职业教育如何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2009年6月11日 中国教育报 引言: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职业教育担当着就业和再就业的战略缓冲角色,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变革,与升级的产业对接,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同时,在适应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教育也应该适度超前发展。应对金融危机—— 职业教育如何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增加学生在校受教育时段、对失业和待业者进行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过渡性培训、因产业升级对从业者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而进行的员工升级培训等,都是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中所独有的功能。 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程度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接学校外部的能力决定了职业院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拓展学校外部教学空间的能力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低端产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为整个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无疑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寻找应对策略,广东省惠州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邓庆宁考察了珠三角地区近百家企业和多所学校,对金融危机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诊断。 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 记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无疑也受到了影响。请您分析一下金融危机对学校的影响程度? 邓庆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金融投资产业、出口贸易产业、劳动密集型贴牌代加工企业、出口制造业等均受到了影响,由此导致产业规模萎缩、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而职业教育也被推到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沿。 职业院校要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失业、待业以及企业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等民生问题采取对策,履行职业教育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就业和再就业的战略缓冲角色。同时,学校本身也要应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战略调整,重新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教学形式,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并适度超前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低端产业造成了强烈冲击,职业院校要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应产业的升级,与升级了的产业对接。所以,教师要升级、教学要升级、培养标准要升级、学生素养要升级、整体办学水平要升级。 记者:常态条件下的职业学校,服务和竞争的重点在本区域和本行业内。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可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您认为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性调整? 邓庆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职业教育将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重要。增加学生在校受教育时段、对失业和待业者进行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过渡性培训、因产业升级对从业者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而进行的员工升级培训等,都是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中所独有的功能。即使是大学教育,也必须借助职业教育体系来化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职业院校发展还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学生就业目的地,即社会对技能劳动者的购买力因素,包括产业、行业、厂商、雇主、其他NGO组织等;二是学校生源始发地,即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来源的供应量因素,包括中学(初中)、中学生、中学教师、家长、城乡居民等。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与职业院校直接关联的这两大要素必将发生变化。对前者来说,因为订单萎缩、产量下降甚至是企业倒闭导致用工需求下降,由此将可能不再出现低端企业与职业院校争抢初中毕业生的局面;就后者而言,收入降低和购买力下降,将导致入读职业院校的支付困难。但同时,政府资助中职生就读政策将会吸引中学生入读职业学校。 实时吸纳产业最新信息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为就业服务 记者:学校的变革涉及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在不可能增添很多新教师、教学环境不可能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学校又该如何变革? 邓庆宁:就职业院校内部来说,要回答好5个问题,即教师——“谁来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 “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学校运营——“怎么办”。 “谁来教?”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到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列之中,实现教师的素质、素养、水平和能力的升级,每个教师都要具备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指导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由“双师”向“四维教师”升级,从而能够全面指导学生的发展。 “教什么?”在整个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生产运营第一线将会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运营方式、新的劳动力组织方式,以此来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些内容在中专的课本上没有,大学的课本上也没有,学校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如果没有与产业同步的话,教学组织越科学、越精细,教学资源的浪费就越大。所以,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实时吸纳市场的新信息。 “怎么教?”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解决职业院校教学如何与产业、企业、岗位等就业目的地结合起来的问题。澳大利亚TAFE918博天堂纺织系的做法是,把一个纺织营销专业班从始至终与企业的一个纺织品牌捆绑在一起,让学生从了解服装品牌的产品设计入手,进而到广告推广、面料采购、仓储运输、生产流程、物流系统、贸易订单、批发经营、卖场销售、专卖店经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学生从入学开始全程跟踪至毕业。学生毕业之日,就是该企业录用之时,没有进入企业后的过渡期。 “学什么?”职业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使之得到融合。工科类学生在技能结构上有很强的共性,如果学生在非技能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在就业中占据优势;而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迁移能力,以适应商科专业职业岗位边界模糊的特点。 “怎么办?”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学校主要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压缩管理链条,扩展管理平面。惠州商业学校的做法就是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前者主要是选准管理成本控制点,每个学期选择100个控制点,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源效用;后者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每一个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剔除不必要的管理枝叶,从而使运营线路最短、管理层级最少、平面最大。 主动求变抓机遇迎挑战 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 记者: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时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您是学管理专业的,可否用管理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邓庆宁:研究和分析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方法很多,最为有效的建模工具是道斯矩阵分析模型。利用麦肯锡公司的SWOT分析,将院校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再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把办学资源和教学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最有机会的地方。 优势:在教育行业内,面对就业压力,以取得职业技能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将成为热潮;职业院校最有能力承接失业、待业、转岗人口的职业培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可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业。 劣势: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近年来连续扩招,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导致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下降。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在应对职业培训市场的能力上,职业培训机构占有优势,培训机构了解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用工结合紧密,组合课程反应快速,培训时段伸缩性大,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经营运作方式基本不受限制。 机会: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用工选人一般会把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重视非课堂教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的学校将会占有先机;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升级,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有竞争力的学校具有较大机会;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将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民生的政策,职业院校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中职学校发展正当其时。 威胁:面对金融危机,职业院校应该及时调整办学模式,更加紧密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金融危机将对办学条件和水平低下的职业院校形成直接的冲击;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办学不规范的职业院校可能会采取不良的市场行为,破坏职业教育的市场环境。 记者:您的分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显微镜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危机,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 邓庆宁: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必须作出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目前,职业院校要着重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重技能、轻人文的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外部定义为技能教育,甚至把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育,这使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技能教育,而在于养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行;教师最难做的岗位不是专任教师,而是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因此,打造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双引擎,就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多维能力的教学团队。基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状以及产业升级后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因此教师仅仅具有“双师”能力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惠州商校实施的“四维教师”模式值得借鉴。 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结的机制,打破学校教学边界,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学校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接学校外部的能力决定了学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拓展学校外部教学空间的能力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建立与初级中学联动发展的机制,打造学校生源输送平台。较为有效的做法是中职学校与初中三年级对接,提前导入职业教育,保证不升入高中的学生都能就读职业学校。如果说职业学校要重视生源市场的培育,那么这种对接将是最为有效的培育途径。 |